顺利实施
滨国领地大概有大唐领地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人口只有五百多万,不及大唐的六分之一。四个郡二十几个县,典型的地广人稀。
因诸国乱战、蛮族入侵,积贫积弱。如今一半的领地遇到大旱,百姓生存难以为继。滨国王廷愁容不减,整天手忙脚乱。
滨国国王王琦把圣旨上的推恩令看了又看,其向王诚询问:“王使节,你应该知道本王乃是一脉单传,这个推恩令,就没必须实施了吧!”
“按你和当今陛下的关系,你应该叫我一声皇叔吧。没必要藏着掖着,本王已年近古稀,再把滨国分裂,如何面对泉下的祖辈!说说陛下的意吧。”
“王叔,如今滨国的国情如何?百姓生计如何?您比我更清楚吧。我就明说了,滨国的制度、文化、货币都与大唐不尽相同。”
“附属国和大唐的边境还驻扎重兵,加剧内耗。大唐和滨国,国内都内外交困,朝廷文武都紧衣缩食,可想百姓之难之苦。”
“推出推恩令和国策,就是要改变着大唐、滨国的困局。”王诚面带恭敬地解释道,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王诚接着说:“皇叔,滨国本就是大唐的一部分,大唐皇族也是一家。推恩令是要改附属国为州郡,便于实施国策,强国富民,壮大大唐。”
“一统大唐全境,是时势所迫,也是天下大势。等大唐强盛了,打败齐楚,一统人族。让天下尽归大唐才是最终目的。”
“说的好!实施国策,本王不反对!改附属国为州郡,这个不行,分封乃祖制,断不可更改!国策本王派文武相关大臣陪着你一起实施,此事完了你就回唐都吧!”国王斩钉截铁的说。
王诚有些无语:“王叔,附属国不改为州郡。统一文字、统一制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就很难实施,边境上重兵也不撤回。只实施国策,也是杯水车薪,改变不了时局!”。
“撤兵也可以,就是推恩令不行,不必再言!王使节一路车马劳顿,你先回驿馆休息吧,本王和大臣也商议一下。”滨国国王王琦盐油不进的回答道。王诚躬身施礼退走。
滨国国王王琦:“诸位爱卿,关于推恩令和大唐国策,大家都议一议吧!”
殿下文武大臣都在积极地讨论着,不断的有大臣进言,大部分的文武大臣都和滨国国王王琦唱起反调,只有一小部分支持滨国国王王琦,也惹得老国王王琦勃然大怒,怒目圆睁。
“要你们有什么用!不要再说!退朝!”滨国国王王琦大发雷霆地喊道。
月如钩,勾动着滨国所有人的心弦。夜微凉,安抚着所有人那颗燥热难安的心。一阵微风拂过,拂平了所有苦难人脸上皱起的眉头。让大家能在乱世困苦的夜里安然入眠。
在皇宫后宫慈宁宫中,王妃董氏在雕龙刻凤玉案后坐着,一头白丝用蝴蝶步摇浅浅倌起,额间一夜明珠雕成的紫蝶。
身穿淡黄丝绸衣,绣着雅致竹叶花纹的红色滚边,一脸慈祥地看着小玉兰楠木桌后的王诚。
王妃董氏暖人心扉的声音:“诚儿,你说的我都懂,都是一家人。陛下也是为国为民的好皇帝,家和万事兴。”
“听说你儿子还是一个小圣人哟,有时间我要见见,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我一会儿劝劝大王。你放心吧。”
“王妃,先不要急着劝大王,等我和王子王弼时聊过以后,我们一起劝,那样把握更大些。”王诚脸带恭顺,暖声和气地说。
王诚和王妃董氏闲聊着,王妃董氏时不时发出大笑声,不断询问着什么,王诚也不紧不慢的回答着。
王妃董氏还不断劝王诚喝酒,旁边站着一个身着粉色的宫服,衣服上绣着一枝含苞待放的桃花的靓丽宫女,不断给王诚添酒......
翌日,太阳像个大火球,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绿树浓荫的大街上,一阵暖风刮过,让过往的行人能感到那么一丝丝凉意。王子府外两个士兵有些无精打采地在府门口站岗。
王诚走到府门前,拱手施礼,和声细语道:“大唐御史大夫王诚拜访王子,还请通报。”
一名侍卫回道:“大人,你稍等,我这就去禀报!”,转身进府而去......
“王子,你认为推恩令是否可以顺利实施,此乃大唐建朝以来最难时最重要的改制,关系大唐国运。大唐盛,人族兴,天下兴!”王诚诚信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