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元让兄认为他靠的是什么?”朱广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
然夏侯惇担心的就是这个,如果说他跟对方没有这么深的交情,也就实在犯不着说这些话。犹豫片刻,他还是吐露了心声。
“袁氏五世三公,门多故吏,这话想必你也听得多了。袁公今天之所以能够坐镇堂朝,号令天下,除其本人亦是当世英雄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号召力。不是愚兄小看贤弟,今天若是你登高一呼,试问普天之下能有几人相从?”
朱广笑笑,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那袁本初的号召力从何而来?”
“家世,名望,背景,以及他‘奉天子而讨不臣’的巨大优势,这是你无法比拟的。”
这话听着虽然让人不爽,但朱广必须得承认,确实是事实。莫说在这中国古代,便是几千年后,家世背景这些东西仍旧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夏侯惇见他不言语,仍旧道:“在世人眼中,你是护国功臣,但是在大族豪强看来,你不过只是出身云中豪商之家的游侠。袁氏奉天子移驾河南时,河北但凡有些名望的士人大多追随,贤弟没想过原因?”
朱广大多数时候都是谦虚和明智的,即使别人在他面前说了不中听的话,他也一笑置之。但那是因为说话的人无关紧要,现在夏侯元让如此这般说,他真就不爽了。冷笑一声:“兄长是开国元勋汝阴文侯之后,却能与我一个出身商人之家的边塞游侠相交,弟实是感激。”
夏侯惇的祖先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夏侯婴,与汉高祖刘邦乃是少小相识的小伙伴。到了他这一代,虽不比祖上显赫,但确系“根正苗红”。
夏侯元让见他不悦,一时为之沉默。
朋友就是这样,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对你说真话,也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打击到你。
半晌后,元让勉强一笑:“贤弟莫怪,愚兄并无他意,若是有冲撞冒犯……”
朱广看着他,笑容里既像是在自嘲,又像是欣慰:“我如何不知道兄长是为我着想,怕我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自不量力起来?只是,旁人若说这话,我丝毫不在意,从兄长口中说出来,尤其沉重啊。”
前些年天子移驾时,河北名士们大多追随袁绍而去,这也就罢了。可是现在,在朱三及其追随者用尽所有办法来讨好拉拢冀州士族豪强之后,这些人仍旧心向袁氏,而且为数还不少。
朱广从幽州一回来,齐周和田丰就向他报告了一些大族“通敌”的情况,那几个企图作淳于琼内应的家主至今还在牢里关着。朱广本意是从轻发落,毕竟你想要成事,拉拢“既得利益集团”获取他们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但此刻,朱将军似乎不这么想了。
次日,夏侯惇前来辞行,要前往许都复命。朱广亲自出城送了二十几里路,临别时,两人执手互道珍重,颇为不舍。
因为有一句话,虽然自始至终他俩都没提,但在不久的将来却很有可能成为事实。朱广已然自成一股势力,而夏侯惇追随之曹操眼下听命于袁绍,日后亦可能自立,这一别,下次再见面是什么情形,谁能预料得到?
五月,平阳之战的结果已经传遍黄河两岸,天下震动!
世人惊骇的原因不在于谁胜谁败,而是袁绍朱广两人,皆是平定董卓之乱的护国功臣,两面大旗。
袁绍在董卓称霸洛阳时,团结各方势力与之对抗,在后来的讨董之役中是南军领袖。
朱广虽名望实力皆不及袁氏,但营救天子至功至伟,后来西征长安时作为北军领袖更是力挽狂澜,一战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