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育心理学改进教法 【实例】
科学合理的教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www.Pinwenba.com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每种教学方法既有其优点与长处,也存在缺陷和不足,不可能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谓万能的教学方法。每个人所擅长的教法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里,教是前提,不教是目的,要想达到不教,就须先教。教的过程就是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要有勇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方法。
以下是笔者作为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在西南大学研修期间听课时的点滴思考。
1.从“提问单”说开。
重庆西南大学易连云教授的教学方法获得大家的认同,他从学生填写“提 问单”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需求”,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与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不知不觉把有关知识传播给学生。整节课紧紧围绕某一主题,以问题为引子,通过列举大量的生活例子,把“高 深”的知识理论寓于其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教学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临场应变能力。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自己所任教的学生基础较差,提不出什么问题,但如果改变自己的观念,去尝试一下,或许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2.我不会说话,我不会写字。
重庆市特级教师陈老师授课时举了一个例子。记得有一位优秀语文教师说过一句话)“我不会说话,我不会写字。”恰恰是这位“不会说话,不会写字” 的语文教师成了优秀教师。这位语文教师深刻理解语文教学的真谛:学生听说 读写能力的缺乏是提高语文水平的瓶颈。“我不会说话”,那就让学生多说,多说了表达能力不就强了。“我不会写字”,那就让学生多写,写多了,写起作文 不就轻松了。这种教学很符合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参与的理念。
3.心理暗示教学法。
全国心理学权威王卫红老师这样认为:心理暗示法是教学方法上应用心理 学原理对学生施教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对班级的一些后进生进行心理暗示, “你能行” “你很棒” “你很重要” “你很能干” “你很快乐”,这样就会对学生的 心理起一种积极暗示作用,认为自己“行”,慢慢地他就会在这种心理暗示下 去行动,行动的结果是形成良性循环,即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得到别人的鼓励,而后又去行动,再次得到相应的提高。
【反思】
易连云教授的教法,学习目标来源于学生实际问题,而平时自己的教学, 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自于所谓的课程标准,有的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因此,以 后的教学要“蹲下来”,深人了解学生,创新教学方法,上符合学生“口味”的课。
以往上课,跟大多数教师一样,说得太多,即教的时间太多,学的时间太少。虽在几年之前已发现该问题,也努力去改变,但因缺乏理论支撑,受高三 教师“普遍行为”的影响,缺乏坚定的信心来改变“灌输式”教学。今后的高三生物课堂应增加学生互动的时间比例,如留出一段时间来让学生看书,讲完一道难题后留点时间让学生反思,一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自我总结等等;生物学科虽不同于文科,具有本学科的特点,但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 使命是相同的,生物爿_选择题的填空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要总以为,自己能说会道就说个不停,“笨”的教师才会教出能言善辩的学生,教师的“弱智”,可能就会逼出学生的聪明。
之前的教学,鼓励学生是有的,但不经常使用,而且没有针对部分需要暗示的同学使用。如果我们更多地使用这种心理暗示教学法,对班级后进生的促进作用会更大,他们的成绩就会慢慢地赶上来。对班级的中等生可以暗示赶超优等生,对优等生可以暗示成为年段的尖子生。
以上记录的几种方法,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教育心理学原理。笔者个人比较赞同有一定理论指导的教法,因为这样的教法才站得住脚,具有生命力,才经得住考验。传统的生物教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 法、演示法、参观法和练习法等,随着改革的深人,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 生了改变: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法指导;教法灵活多变,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生物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教学场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在深人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恰当教法。那么,改进教法、选择教法有何依据呢?
其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法。要注意教学中目标不同,目标的层次水平不同,选择的教法也应不同。其二,依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教法。生物教材的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不同内容,对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和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我们要灵活选择教法。其三,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法。对高中生来说,心理特点和思维形式已发生了变化,逐渐以抽象思维为主,并向创造性思维方向发展。他们对具体形象事物,已不如初中生感兴趣,而对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发生兴趣,由机械记忆变为理解记忆,故可选择逻辑推理较强的教法。其四,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法。教师不同,其表达能力、思维品 质、教学技能、个性特长、教学风格、组织能力和监控能力等方面都不同。教法只有适合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再好的教法都不一定适用于每位教师,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实际,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
复习有技巧学习有方法 【实例】
此次福州之行,主要是学习高三第一轮复习策略,了解新课标高考动向,参加这次讲座的人有李晓辉(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务处主任)和朱荔潮(福州三中教师)。两位教师提出的主要观点为)
1.复习应有侧重,狠抓高频考点。
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重点知识复习没有大的变动,而在选修3的复习过程中,福州三中的朱荔潮老师提出的复习策略是:以题目带动选修3教材的复习,题目涉及的再联系教材复习,题目没有涉及的教材内容就不管了。
2.练习以高考题为主,限时训练促提高。
平时所使用的练习,尽量使用高考原题,因其规范严谨,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题量不要太多,一周做两张八开纸,另外的教辅可做可不做,学生自己把握。训练时应要求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量。
3.重视实验报告撰写,提高探究能力。
每学年开放一周实验室,可以让学生到实验室里重做实验。每复习完一个实验,就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要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4 .贴考纲和高考真题,营造高考复习氛围。
在教室里贴生物高考考试大纲及历年高考真题,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它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多地接触生物知识,培养“生物感”,更多地利用零散的时间积累生物知识,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提高学生生物学科考试的得分有一定的帮助。历年高考题只能一天贴一题,不能一次性贴太多,多了学生会累会烦,而且要利用一些激励性机制激发学生去看,否则,头几天有人看,以后就少人问津。
5.高考能力解读透,把握考试说明精髓。
解读考纲,从复习要求、考试要求、答题要求和考试趋势四个方面来进行,解读更全面、更深人。
如对高考考纲中理解能力的解读,考试大纲指出:(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数学方式)等形式阐 述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读!复习要求。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1)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如概念性知识,应全面理解概念提出的条件、概念的内涵、概念的适用范围。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2)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解读2:考试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可知考查方式:解释、理。
解读3:答题要求。能用文字、图表、图解(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
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表明表达方式有教材语言!题干语言!图表、数学方式等。
解读4:考试趋势。(1)概念性知识。(2)单知识点的多角度。(3)多知识点考查。
6.良性循环促学习,事半功倍助高考。
进人高三复习阶段,许多同学会遇到越复习问题越多,越努力越不见效果等使人焦躁、困惑的情形。良性循环学习法主要是解决怎样使复习进人良性状态的问题,以构建自信、有序、可控的平台,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性循环学习法需要经过以下步骤实现:
(1)转变认识。
进人高三,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但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能着急、烦躁,要用积极的思想和行动去解决这个问题,在改进学习方法上下工夫,同时要制订可行的复习计划。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来制定计划、处理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确战略。
要从全局的角度,从全部考试科目来制定复习计划。每次综合考试后,要求学生将自己各科存在的问题分成三类,给出相应的对策。
分类方法是:第一类问题是会的却做错了的题;第二类问题是模棱两可的问题;第三类问题是不会做的题。
正确的策略安排应该是:消灭第一类问题;攻克第二类问题;暂放第三类问题。
(3)消灭第一类问题。
许多同学将第一类问题归结为“马虎”,这是一种推倭的说法。其解决办法大致有六点:
第一点是绝对不许用“马虎”这个定义。应明确、具体地找出问题之所在。
第二点是定量。定量就是统计这次考试全部科目中属于这类错误的有几处,特别是有几处属于生物复习中的问题。
第三点是定目标。设定经过几次考试要将其减少到零的目标值。如“审题 错误”,目标是七处—五处—三处—零等。
第四点是将目标写出来。对于自己的低级错误,必须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发挥人脑潜意识的能量。
第五点是改进方法。改进方法要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
第六点是验证。考后验证自己计划减少的第一类问题实际减少了多少。
(4)攻克第二类问题。
第二类问题是记忆不牢、理解不清的内容。学习策略应该定为:纵观全局,突出重点。
不同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考试复习重点。考试出题的一个原则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攻克第二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错误属于哪章哪节,与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有联系。其次要在理清知识脉络上下工夫。在书上找到该知识点,认真读,深人思考……经过这个过程还搞不懂,就要请教老师和同学了。同时要找同类型题演练,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目的。
(5)暂放第三类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自己不会的内容。这类问题在高中阶段普遍存在,要敢于暂时放弃,不去想它。暂时放弃不是不解决问题,而是要分批、分期和分时段地解决。如果你平时没有时间解决,可利用假期集中解决。当老师讲到属于你的第三类问题时,能听进多少算多少,尽量转变成第二类问题。如果是进人高三下学期,在时间上已经不可能,那就不是暂放了,那就要放弃。不可能人人都考取北大、清华,要认清形势,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胜利者。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反思】
高三一年的高考复习,不能平均用力、平均用时,应有复习的重点,高考高频点处舍得花时间,高考低频点处少花时间,提高高考应试能力。虽然有点功利,但从高考应试角度看,这样处理是可行的,尤其是福建省自主命题的理综卷,生物选修3只选择题中呈现,考查的知识一般都是简单的事实性知识,靠记忆即可,说白点,学生背一背就可以了,复习重点及技巧是背专业术语,画工程流程图。
通过研究历年高考的高频点,我们发现其内容约占高考所考查内容的30%,但分数却占80%,因此高频点应是复习的重点。以前我们觉得应该这样处理,但没有事实根据,现在有了统计数据作支撑,以后的复习就可更大胆地突出重点,花大力气复习高频点,低频点的知识可以通过平时练习或考试来覆盖。
复习训练的素材来源有多种途径,但高考真题毕竟是精英教师经过长时间集中铸造的原创题,其科学性、典型性、权威性等均有保障。我们可对其改编后进行变式切练,开拓学生的视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练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猜题,而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测知识的运用。有些教师认为高考命题时把前几年的高考题都避开了,因此还不如以高考模拟题来训练,碰到的可能性更大,可是茫茫题海,靠碰到试题来提高学生成绩的想法,不太现实。
实验报告的完整撰写似乎越来越受到冷落,因为有许多现成的填空式实验报告册,只要简单地填写几个关键词即可。如果能让学生比较规范地书写实验报告,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北京四中郑春和老师一年会做五六十个实验,超过任课时间的三分之一。朱荔潮老师也很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他们的教学效果也说明了这种做法有一定的效用。
李晓辉老师作的高考考纲解读讲座中对高考能力方面的另类解读,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理解全面到位,角度新颖,见解较深。
朱荔潮老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在三类问题中,最直观最易操作的是第一类问题。笔者曾经做过以下尝试,让学生分析试卷,统计出会做的却做错了的有几题,能多得几分,下一次目标是减少几个错误。
生物试卷自我统计分析表姓名本次成绩
归类、分析原因
需要讲评的题目(记题号) 会的却做错了的题目(处)
下一次改进的目标
注意:
(1)必须在讲评试卷之前就认真做好统计分析表;
(2)若表格中空格太小,可另取纸张或在本分析表的背面写试卷分析报告。
解题失误:心理性失误、知识性失误、思路逻辑性失误、方法技巧性失误、语言表达性失误、图文转化性失误……
失分原因:审题有误、概念模糊、知识不牢、思路不清、没复习、方法不当、身体不适
每个教师在职期间肯定听过不少的讲座,如果没有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批判 性思考,亲历亲为去运用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那么,再精彩的讲座,都是一“听”而过,收获甚微。
教学反思比教学设计更重要 【实例】
2009年4月22日,笔者参加了在集美中学开设的厦门市第六届激活课堂活动。此次公开课的题目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